河南安陽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,一直以來都以它的神秘而著稱。20世紀初,中國的考古學家在安陽殷都區小屯村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于世,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約15萬片。
甲骨文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成熟文字,十余萬的甲骨片,共有4500多字。如果仔細地觀察這4500多字,你會發現,這里面記載了不少醫學方面的知識。在十余萬片的甲骨文中,其中與疾病相關的甲骨共有323片,所記載的疾病名稱大約有20多種。中國的甲骨文屬于象形文字,根據語言學家的判斷和猜測,當時人們對于疾病記載,按部位來表述,比如疾首、疾目、疾齒、疾腹、疾子、疾育等。大概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:腦科、眼科、牙科、消化科、兒科、產科等。
心
扒扒聞名天下的甲骨文,里面有這樣一個字:這個“心”字,跟現在我們解剖圖譜上的心臟幾乎一模一樣。由此推斷,3000年前的中國的解剖學還是相當的厲害。
齲
再來看看這個字:這個字所表現的,像是一個蟲子在牙齒之上,而牙齒則存在歪扭、脫落。這個字是:齲。
齲齒,現代人都知道,又叫蛀牙、蟲牙,是由于細菌感染導致牙齒組織逐漸被破壞。3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人,就知道了齲齒是由看不見的蟲子(細菌)引起的,似乎和現代媽媽教育孩子的說辭一模一樣。而且,僅僅一個字,就把一個病的發病機制、臨床表現都表述出來,是不是有點神奇。更有意義的是:根據記載甲骨文中“齲”字的出現,比起埃及、希臘、印度等文明的類似記載要早的多。
蠱
繼續,看看這個字,像不像兩個蟲子在一個盛酒的器皿里?沒錯,這個字就是:蠱?!墩f文解字》中這樣說道,“蠱,腹中蟲也,用以表示腹中之寄生蟲。”而且,還把發病原因說的很清楚:病從口入。從齲、蠱等看出,古人對這類疾病的認知還是相對比較清楚的。而且,他們似乎也明白如何預防病從口入。
寄生蟲病
說到病從口入,就不得不說說寄生蟲病幾千年來一直嚴重侵害著中國人的健康。比如馬王堆古墓里大名鼎鼎的辛追夫人,被稱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濕尸。
考古解剖發現,辛追夫人的肝臟有寄生蟲的損害??梢?,即使尊貴的辛追夫人,也同樣要受寄生蟲的困擾。